劉醫師心理話
沉默茱麗葉 (其一: 開頭或是結尾? 或著風景只是人生的頓點而已)
2023-07-18

《沉默茱麗葉》(西班牙語:Julieta)是佩卓·阿莫多瓦自編自導的2016年西班牙電影,改編自愛麗絲·門羅短篇小說集《逃離》的三個故事。阿莫多瓦的第20部電影。(取自維基百科)

這是沉默茱麗葉最後片尾曲吟唱的話語片段:

若你不離我遠去~我願將一生奉獻給你~
若你不離我遠去~你會看見真實的我~
你將擁有~很少人能擁有的~像你一樣完美的東西~永無止盡的愛~
我將付出所有~只求再見你一眼~我最親愛的~

電影故事說完時的心情,很像是走過一生之後殘留下來的風景,從片子結束的這裡再開始看這部片子,開始將一生的風景做各種重新連結,好像造夢一般,感覺更多,重新賦予每個片段更多意義。

人生的片段被賦予了不分離/意義的任務嗎?
這周而復始的行為,是不是塑造了人生大半? 夜間作夢,日間詮釋的連結,將不同世界不同元素堆疊,這種連結不知是有意設計或是潛意識裡的行動,好像帶著一點祈求的心情,希望當初遺失的甚麼,能夠被找得回來似的;或說是不要分離的舊願望,在新連結中復活。

這連連看,令人想起生之本能的特質binding(將元素集合),集合之後產生新的變化的可能(vital difference),而在背後是一個抗拒消散的感覺,是為了連結以抗拒消散而成為一種強迫式的動力。

『...在客體關聯中,主體容許某些自我上的變動發生,這種變化的種類使我們發明了"心理投注"這個術語。客體已變得有意義。投射機制和認同機制已經運作,主體因此耗竭,以至於主體的某些東西可以在客體中找到,但是可以被感受而變得到豐富。...』(D. Winnicott, 1969)

在生命早期母嬰一體的感覺(錯覺),要發展到客體使用之中,母嬰一體的感受要被改變了,有某種感覺要被摧毀了,這樣的無奈可能可以被客體使用的有意義感受所覆蓋,也因此生命可以被消耗在有意義的事物上了,比如找到連結性: 問題<-->答案;受苦<-->原因;找到與自己的連結成為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讓心裡有地方可以住,住在一種有連結的感覺裡。

我也分不清,我是先有聯想,才從電影裡看到;還是從電影裡看到,才有聯想了。但是以下就是我將電影與聯想的連結了。使用這部電影,它勢必與我的聯想有關。

片頭開始時,這紅色布幕的搖擺,彷如會呼吸的子宮或是陰道,那樣具有生命力的誘惑感,引人想要走進去的感覺。片頭,就從搬家開始,就像出生那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