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師心理話
都柏林人-憾事一樁 (二)
2023-06-06
前情提要: 憾事一樁(一):

詹姆斯.達菲先生.痛恨任何造成精神上或肉體上失序的事物。...他的臉孔看起來很嚴峻,但他的目光倒不那麼嚴峻。只是他用那對黃褐色眉毛下的眼睛,打量著世界的模樣,給人一種感覺,彷彿他隨時都準備好要去接納他人的懺悔,但卻總是大失所望。他對自己也保持著一個安全距離,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為。...為了不傷傳統禮俗,他才奉行這兩項社會責任: 聖誕節拜訪與墓園送行,但除此之外,他對現代市民社會的一切規範,皆嗤之以鼻。他也曾幻想,在某些情況下,他會去搶自己上班的那家銀行,但是這種情況從未出現,所以日子也就一成不變地過下去──就像一則缺少冒險行動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他在羅湯塔劇院看戲,碰巧坐在兩位女士旁邊。...坐在他身旁的女士,...一張五官鮮明的瓜子臉。深藍瞳眼,目光堅定。在她凝視的時候,給人一種高傲的感覺,但其凝視的瞳孔隨之刻意迷失於虹彩之中,因而轉瞬之間,流露出一種極端敏感的氣質來。她的瞳孔很快就恢復鎮定,這種半遮半掩的揭示也歸因於她的理性自制。...

以下開始,憾事一樁 (二):

...幾星期之後,他們又在愛爾福.泰瑞絲的音樂會上碰面。在她女兒不注意的時候,他就趁機親近她。有一兩次,她委婉提到她的丈夫,但是語氣中並沒有警告的意味。她叫做希尼可太太。...

第三次與她巧遇時,他鼓足勇氣,約她見面。她應約而來。這開啟了往後頻繁的約會;他們總是選擇在晚上見面,在最僻靜的地方一起散步。然而,達菲先生厭惡這種偷偷摸摸的約會,但又覺得他們只能暗地裡來往,於是提議邀他到她家裡作客。希尼可船長以為這是因他女兒之故,所以竭誠歡迎他來拜訪。希尼可船長承認自己無法從太太那兒得到歡樂,因此從不懷疑有人會對她妻子產生興趣。因為她丈夫經常不在,女兒也常外出教鋼琴,達菲先生就有很多機會和她相處。他們兩人從未如此冒險過,所以也不覺這有何不妥之處。漸漸地,他的思想和她的便結合在一起,難分彼此了。他借書給她讀,提供她不同的見解,也和她分享知性的生活。她什麼都聽他的。

  有時候為了回應他的理論,她也會舉自己生活中的實例來相互印證。帶著近乎母性的關懷,她鼓勵他盡量放開心胸。她成了他告白的對象。...他說,工人們討論的議題太溫和;但他們對薪資問題的興趣又太強烈。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者;而且,他們因為學不來有閒階級凡事精準規劃的本能,所以就特別憎恨這種能力。他告訴她說,再等幾百年,都柏林都不可能爆發社會革命。...

(劉又銘按: 達菲先生像隱藏著許多沒能發展的浪漫情懷/革命情懷,但卻只能用恨意隱藏著,無法爆發革命;希尼可太太母性的關懷,似乎能令他投入浪漫懷抱裡,但我們卻沒忘記,他需要且是如何感到安全,都藉由希尼可太太的一種自制力,達菲先生才敢靠近希尼可太太。彷彿達菲先生心中一直住著這樣的,熱情-自制的對抗性)

溫尼科特在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中說: 在《本能及其變遷》(1915年)中,佛洛伊德對於憎恨提出了許多原創性和啟發性的見解。他說:“我們可以說本能在為滿足目的而努力追求的對象之後‘愛’它們,但說本能‘憎恨’一個對象使我們感到奇怪,所以我們意識到,愛和憎恨的態度不能用來表徵本能與對象之間的關係,而是專門用於整個自我與對象的關係......”...在理論上存在著一個更早的階段,即無論嬰兒做出什麼傷害行為都不是出於憎恨。我在描述這個階段時使用了“無情的愛”這個術語。

(劉又銘按: 人性,保持恨的原因,是無法完整地恨,因為無法完整地了解恨;母親的自制力是需要的,那提供嬰兒一種不報復的可能,但嬰兒仍然無法脫離追尋恨的需求,也許直到恨被呈現出現成為一種客體,但在那之前,他都需要被hold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