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師心理話
Reading Freud part I: On hysteria I
2023-10-19


Reading Freud part I: On hysteria I

“一個重要的發現:歇斯底里症狀具有意義
我們將從《歇斯底里症研究》開始,這是整個精神分析學建立的基石文本,也是佛洛伊德和布勞爾(Breuer)述說了他們對歇斯底里症狀成功治療的情況以及他們從中得出的第一個假設的基本文獻。歇斯底里在19世紀末非常普遍,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成因提出了問題:是器官性(器質性)還是心理性?醫生們在無法發現這種疾病的真正原因時感到非常失落。歇斯底里轉化現象對醫學界構成了無可否認的挑戰,因為症狀與任何可識別的解剖病變都不相符,而且這些症狀往往會完全隨機地出現或消失。無法理解這些常常引人注目的症狀使醫生感到惱火,最終他們拒絕了這些患者 - 他們大多是女性 - 將她們視為瘋子或裝病者。” (取自Reading Freud: A Chronological Exploration of Freud’s Writings, Quinodoz, Jean-Michel/ Alcorn, David (TRN), Routledge, 2005)

我們先科普一下歇斯底里,精神分析從這裡起家,這樣的疾病是甚麼: 『歇斯底里(Hysteria)在口語中指無法控制的情感發洩。在過去被認定是一種精神疾病,又被稱為癔病或癔症,但現已不再認可此症。症狀是由於未知恐懼等原因而情緒失控,或幻想身體某部位不舒服,卻無法被醫學檢查出來。現在醫學界已逐漸停止使用該詞,轉而使用更精確的詞彙描述不同症狀,如轉換障礙和分離障礙。 』(維基百科) 。

用我不精準的語言來描繪歇斯底里的現象,我想像著抓狂: 不知發生甚麼事情,但這令人抓狂,以致出現了讓人在現有功能上無法解決,走不下去,此路不通,只好往其他地方比如嬰兒的老路走去。

或許得回到一件事情的想像,在精神分析未創立前,面對歇斯底里症的苦惱,這如同早期生命面對苦惱的狀況,都充滿未知與對未知的恐懼的情況下,如何走得下去的感覺。抓狂之下,必須抓住甚麼的感覺,從這裡開始有了需要處理的記憶。也就是說,記憶像是為了要處理某種東西而存在的記號,就像歇斯底里一樣。

(待續)